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网站公告| 新闻中心| 企业简介| 科技服务| 服务流程| 企业联盟| 专利服务| 政策法规| 奥达博客|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北京科技中介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点击率:[2096]  发布时间:[2008/12/25]  双击滚屏查看
北京科技中介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智密区研究所
前 言
  北京市于1998年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这标志着首都建设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首都经济”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转而立足地区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运用依赖资源为主的市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的经济体系。
  北京市要实现首都经济的战略发展目标,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深化改革,建立与完善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二是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地区知识创新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速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而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尤其是的科技中介体系的建立。《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还进一步强调指出“各地要根据资源和产业特点,健全区域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的电子网络商务交易市场”。在我国,中介业是进行各项改革的必要配套系统,是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中介是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产物,在发展首都经济过程中,科技中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北京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技工贸总收入由十年前的几十亿,发展到今年可过千亿。然而,与国外一流的科技园区相比较,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市场化水平不高,科技中介业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势必会影响园区进一步高速发展。为了尽快地改变这种状况,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科委规划并组织实施了“二四八”工程,其中把建立“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到战略位置并予以具体安排,可望经过3-5年的努力,首都的科技中介业将有较快的发展,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照林文漪副市长的要求,经市科委范伯元主任批准,本课题主要是对北京地区科技中介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从调查北京科技中介业现状入手,分析科技中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科技中介业对发展首都经济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与国外的比较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北京科技中介业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北京地区的行政体制是条块分割,科技中介机构分属不同社会主体,为调研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课题组采取走访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办法,获得了有关资料,通过系统分析提出有关科技中介分类架构和发展构想。科技中介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行业,尤其在北京地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本课题只是一个先行的探索,希望能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科技中介业是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加速科技向产业转化的重要条件
  1、科技中介是市场中介业和社会中介的交叉和延伸
  什么叫“中介”?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辞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居间的人或物、中间人;二是媒介、方法等。中介的哲学含义是:不同范畴的间接联系或联系的事物的间接性。黑格尔曾用“中介”一词表示不同范畴的间接联系和对立范畴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中介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指出“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些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33页)。在客观事物中,无论是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联系的,中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中介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连结纽带和传递者。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买卖双方由于各自利益的对立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使交易难以完成,为了能够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并且提高成交率,减少交易费用,出现了交易的第三方,即市场中介。所以,市场中介组织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流通和合作过程中,为了能够协调交易双方的关系,保护公平竞争,提高效益,沟通信息,而存在并发展的市场第三方组织,她的出现标志着市场经济达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政府的出现,导致了以政府为代表的来自社会的公共权力日益与社会分离,引起了政府与社会的矛盾,为了解决或缓和政府与社会各利益主体的矛盾,便于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在政府(管理主体)与社会(管理客体)对立体之间设置一种“中介”机制,使其能够较好地协调社会运行中的各类关系,这样就出现了社会中介组织。可见,社会中介组织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沟通政府与企业、个人以及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社会第三方组织。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中介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利益多元化为前提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运转的需要。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尤其是科技产业的兴起,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联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使得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注视。因此,在市场的交易中,出现了以技术为商品,推动技术流通、技术转移、转化和开发为目的的中介机构,这就是科技中介。所谓科技中介组织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由市场中介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交叉和延伸。它比一般的中介组织更具知识性和智力性,它是在科技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时,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居间、纽带、桥梁、传递者的作用,使社会资源在发展科技产业方面,得到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直接为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知识服务的中介组织的统称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考察世界各国的社会中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中介组织对市场和社会的作用程度,分为市场中介业和公益性服务业两大类。
  市场中介业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在西方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大量史料证明,西欧国家的市场中介业是从商业中介(商人行会)起步,经历手工业中介(手工业行会)、产业中介(工会)、专业化服务(自由职业协会)四个阶段。专业化服务如律师、会计师、建筑师、审计师及相关协会的出现,推动市场中介业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保证了市场经济顺利运行。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大国之间军事对抗和政治对立的刺激下,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重大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在军事部门得到应用后,很快地转移到经济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竞相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一大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使科技更好地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中介业的主流向市场中介业延伸,并发展成为专业服务业中的主体;同时科技中介业的兴起,又为市场中介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市场中介业成为现代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智力特征的服务产业。在1989年4月,关贸总协定秘书处开列的“服务部门参考清单”中,把科技中介服务列入重要位置。其中主要的服务类别有:咨询服务、生产技术服务、管理服务、法律服务、旅游机构服务、与计算机相关联的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城市规划服务和公共关系服务等。
  近20多年来,是世界科技中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方面服务范围向全球推进,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世界进出口贸易的重心逐渐由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转移。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专业服务业贸易已列入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行业不断细化,专业性越来越强,使科技中介业在发展中,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服务水平迅速提高,产业规模日趋扩大,给世界性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综合世界科技中介业的发展,它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成为综合性服务领域。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科技与经济活动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中介业能有效地运用科技资本,调动市场中介业的相关资源(资本、市场、物业等)和社会手段,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刺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2)以专业性、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资本投入或体力劳动投入。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业人员大多数具有高学历,需通过资格认定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3)科技中介业务有一定的风险性。表现为对于中介的结果往往难以准确地预测。要求从业者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握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有前瞻性的判断,以降低中介风险,并取得高效益。
  (4)科技中介业的“产品”是知识产品。主要是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咨询意见、可行性报告、方案设计、市场预测、规划方案等,对于这类“产品”的产权界定、保护和流通,有赖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严格的法治体系和贸易规则。
2、科技中介业的社会功能和组织分类
  (1) 科技中介的社会功能
  科技中介业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着其他中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既是各类资源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市场中介,同时也是政府和市场、和社会的中介,因此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综合服务,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对市场的监督与调节。
 政 府
  各类资源 科技中介 科技企业
 市 场
  ——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在现代科技活动中,要有所创新,需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风险资本、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有利于活跃思想的文化氛围。技术创新主体由于自身社会联系的局限性以及目标利益上的狭隘性,往往很难获得最佳条件的创新环境。科技中介业可以从创新主体的需要出发,在较大范围内,通过市场手段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并进行比较优选,为用户提供和配置优良的创新环境,以提高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中间转化渠道 ,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与经济在功能与体制的分离,使得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科技中介业的发展,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建起了具有服务功能的中间转化体系,创立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孵化器等,这些中间转化体系的功能主要是对科技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和提供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为降低创业风险,为小企业孵化提供场所和软硬件服务等,从而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 ——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科技中介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专业的或综合性的要素市场,如技术市场、人才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技术条件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等。在这些市场中,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利益机制和有效服务,促进生产要素的有序合理流动,协助用户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集约化经营。 ——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高技术产业化进程
  专业化服务,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是迫切需要的。科技中介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经营策划、管理咨询、融资渠道、人员培训、形象设计等服务,可以减少小企业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
  科技中介业中的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他们除了代表自己职业协会和机构的利益外,还承担了由国家认可的资格审查和对市场监督与调节的任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持市场正常的运营秩序,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规范化服务,衔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往,沟通政府与企业及用户的联系等,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根据上述的主要功能,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科技中介业在社会产业链中是处于一种独特社会的地位,并且与现代科技与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性的经济实体;随着社会发展对科技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科技中介业必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将成为知识经济中的一个大产业。
  (2)科技中介组织的分类
  根据科技中介服务业的社会功能,以及这类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作如下分类:
  第一类是科技产业的行业组织。主要是在科技产业中的商会、行会、行业协会等,通常是由同类的科技企业自发组织或是政府将有关职能剥离出来而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目前北京已有的如:电子商会、软件协会、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等。
  这类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反映科技企业界的意见和建议,沟通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会员企业提供技术和经济信息,进行市场预测、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其他有关的咨询服务等;协调科技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生产与销售的关系,调节成员之间商务、贸易和法律关系,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沟通国际联系渠道,为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资金等提供帮助,协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活动等。第二类是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以及为促进科技转化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如科技咨询机构、工程咨询机构、项目可行性论证评估机构等。
这类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为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提供中间试验、产品设计、性能检测等条件。同时,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意见、管理方案、市场调查、市场开拓和广告策划等各类服务。这类中介机构是围绕科技转化和产品创新,以软硬件条件为主要内容,提供优良有偿服务,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这类机构在扶持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逐步完善起来,成为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三类是为实现科技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行要素整合的中介服务的机构,与一般企业相比,科技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有其特殊性,例如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成果,需要引进高智力的专业人才,需要专门的仪器和装备,以及风险资金等。这类服务机构主要是: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包括猎头公司、人才交流中心等)、仪器装备服务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这些属于交易载体的中介机构,通过提供进行公平交易的场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以较低的成本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这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技术经纪人,虽然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技术经纪人和商业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文体艺术经纪人等都差不多,具有可比的中介属性,其实稍微深入研究,即可知道,技术经纪人在技术交易过程中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不仅是科技成果的交易中介,实际上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中介,因此,他们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市场中介,名副其实地发挥了社会中介作用。第四类是市场行为的监督机构。主要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这类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规范市场行为,监督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倡公平竞争,反对和防止欺诈;评价和审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报表;调解市场纠纷等。
第五类是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特殊的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功能有市场调查、策划、企业诊断、管理咨询、广告、专利服务、技术及知识产权进出口代理等。这类机构涉及范围较广,服务内容较宽,但是专业性很强。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关的服务,往往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效益。 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都科技中介业
(1)国际服务贸易正由传统服务型转向专业技术服务型
近20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很快,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货物贸易。在1970年只有634亿美元,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约为15000亿美元;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的70%以上,服务贸易出口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出口。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服务贸易已由传统服务型向专业技术服务型转变,电信、专利、信息、金融、保险、咨询、技术贸易、专业培训等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这种转变给服务贸易出口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之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中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特别是包括科技中介在内的专业技术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中国在加入WTO后,国内的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这对我国的中介服务业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个挑战,国家有关部门,正加快改革调整步伐,如财政部最近对国家会计、审计等十五个金融服务机构进行整合,开始与国际对接。上海将律师事务所的小范围合伙制扩大规模,提高社会知名度,组织跨国性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入世”挑战。因此,加速发展我国高智力专业技术型中介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加快发展科技中介业是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将很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经济将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国际服务贸易转型,无疑是为北京的知识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北京正不失时机地积极构建起以科技中介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服务体系,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之一。第一、北京具有发展科技中介业的特定优势和市场需求。北京具有辐射全国,同时与世界建立日益广泛联系的技术市场体系,按照市场三要素原则(供方+需方+中介),北京的科技中介业大有可为。科技、教育、人才是北京最大优势,也是发展首都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北京集聚众多的高水平各类专业人才,是发展科技中介业最重要的资源条件。
第二、利用入世后的有利条件,北京要扩大与世界技术市场进出口贸易。通过引进技术,扩大与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技术服务,可以较快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实现首都经济跨跃式发展。第三、北京科技中介业的兴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把技术商品的卖方(技术商品的生产者)和技术商品的买方(技术商品消费者)联系起来,成为全国技术商品交易中心和联接世界技术交易的重要渠道。届时北京科技中介业将成为地区专业技术服务的支柱,同时也将为北京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北京科技中介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1、北京科技中介业的发展历程
北京科技中介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起步于七十年代末,是在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十年来,北京科技中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年底,起步阶段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首先是中关村的一些科技人员,冲破旧科研体制的束缚,开创了北京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先河。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等人在北京市科协的支持下,成立全市第一家民营科技中介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在中关村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批科技人员“下海”,创办了以科技服务、科技咨询、计算机工程设计为主要业务内容的民营科技企业。到1983年底,已发展到近20家。在这期间,海淀区政府首先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吸引和支持地区科技人员创业,扶植了一批科技中介机构。1982年7月,海淀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区科委、科协提出的《海淀区科技咨询服务部试行章程》,同意创办科技咨询服务部,聘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航、农大等院校10多名专家为顾问;在人事制度上海淀区也有了松动,1982年四季青乡公开招聘科技人才;随后区人事局提出应聘科技人员保留国家职工身份,并在工龄、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采取变通办法,给新办科技企业享受知青企业的减免政策;区农行在权限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创办资金和一定数量的贷款等。可以这样认为,中关村的起步,当初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是以科技咨询、科技服务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发性、探索性和风险性。科技人员通过理智思考,甘冒巨大风险,投身于科技改革和创业之中,探索我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模式,许多优秀科技人员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二阶段:1984—1991年,营造技术产品市场阶段
1984年和1985年,党中央先后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总方针,决定还特别提出“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允许集体和个人建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地方政府要对他们进行管理,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决定”精神的推动下,北京科技中介业,特别是中关村的科技中介机构在自上而下、各类主管部门推动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1)北京地区70%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市属科研机构设立形式多样的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机构,这些机构绝大多数是为推广本单位科研成果而建立的对外联系的窗口;在研究所内沉积了多年的科技成果,通过这类窗口渠道走向社会,辐射全国。同时推动了北京技术市场的诞生。
(2)一大批民办科技企业以经营销售进口品牌计算机为主,靠灵活的运营机制,良好的技术服务,促进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技贸结合的竞争格局。
(3)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试验区办公室行使政府职能,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税务、海关等一条龙服务。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区内企业群体引向技工贸结合,走上发展高技术产业化的轨道。
这期间,北京市成立了技术市场办公室,一些区县成立了技术合同登记处,海淀区内还相继建立了中科院、中国科协、国家教委、邮电部、航天部、电子部、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等7个技术合同登记处(见附件中的表1)。
其中,海淀区一家的技术合同金额从1987年的6千万上升到1995年的近13个亿,而其他8家的合同金额则从1200万上升到42个亿。技术交易逐步活跃,大大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是中关村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商品信息中介和科技服务营造了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在政府推动下,科技中介催生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全国的大环境影响,中关村市场化水平还不高,北京科技中介业作为独立的服务型产业并未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1992—现在,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中介服务业奠定了社会地位和市场发展空间。1992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三产业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指出,允许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以信息、咨询为主的经营活动,兴办第三产业经济实体。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兴办各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依据中央指示精神,北京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从1992年起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并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在这期间,尤其最近几年来,北京地区科技中介业发展较快,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批行业性组织相继成立,科技中介业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
(2)围绕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在政府的推动下,北京科技中介业体系架构正在形成,尤其是在要素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3)科技中介业市场化水平有明显提高,正在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4)体制上有较大创新。一部分大型综合服务机构,采取共建共享模式,使地区的智力整体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一支专业化队伍正在形成。
2、北京科技中介业总体架构初步形成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央对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复下达后,科技中介的重要作用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和高新技术有关的人士所认识,北京地区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科技中介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各类中介组织机构迅速发展,行业性组织纷纷建立,以技术经纪人、咨询师和专利代理人为标志的高层次的中介队伍诞生,风险资金开始起步,进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进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领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总的来看,北京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科技中介业的总体架构已初步形成,尤其是科技中介的若干重点领域,例如科技咨询、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已初具规模,对首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北京科技中介业总体架构示意图
第一类中介企业  科技咨询业  企业孵化器类 工程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
第二类中介企业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 风险基金
第三类中介企业  房地产 仪器装备条件  会计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市场调查公司
第四类中介企业 
第五类中介企业 策划公司 质量论证机构 产权评估机构 广告公司 专利服务机构
(1)行业组织诞生,标志着中介业从无序走向有序
北京地区与科技中介业有关的行业性组织共有18个,主要有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北京市人才交流协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律师协会、北京高技术企业协会、北京孵育协会、北京民营企业家协会、北京科技情报学会、北京商会、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北京市工程咨询协会等。其中有影响的协会有:
——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 成立于1994年12月,宗旨是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和信息优势,积极探索科技咨询业的发展途径,培育和规范科技咨询业市场,推行行业自我管理,维护咨询业正常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意愿和建议,促进北京地区咨询产业发展。截止2000年7月份,协会会员单位超过232家。
在协会的努力下,科技咨询业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为首都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面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例如,协会组织专家于1996年完成了《跨世纪的抉择--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B本) 》,丰富了现有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还在纪念国家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十周年之际,出版了以《中关村十年之路》为名的35万字的重要研究报告。
另外,协会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咨询业与国际接轨;为加强学术理论建设,协会开展高水平的咨询人员培训活动;协会成立五年来,每年都举办1--2次对咨询业骨干人员的培训。还有,协会适时推出北京科技咨询信誉单位的评选;进行协会注册咨询师的认证的工作;开通“咨询热线”站点;创办《咨询导报》等。
——北京民营企业家协会 成立于1987年3月28日,协会是由北京地区的民营科技实业家、发明家以及拥护民营科技事业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型的群众团体。从最初的30多位理事发展到目前400多名会员。北京是中国民营科技实业的发源地,创业十余年,北京的民营科技机构已发展到10000余家。协会不定期召开会议,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沟通企业家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协会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北京创业孵育协会 其是非盈利性的公益组织,旨在加强各企业孵化器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的联系,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行动,举办各种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增强首都各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使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孵育创业者和新建高科技小企业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 成立于1993年5月23日。依法接受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审计局的监督和管理。协会共有会员4058人,其中注册会计师2131人,非执业会员1927人;团体会员182家,其中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2家,中外合作所1家,国际会计公司联系所1家。宗旨是:服务、监督、管理、协调。依法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依法管理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调行业内外关系,维护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北京律师协会 由北京司法局主管,律师协会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即以律师事务所自律管理为基础,以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为核心,以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为发展方向,以社会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保障,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对律师有序的全方位的管理。
1995年北京市律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全国省级协会中第一个完成了全部由执业律师担任协会领导,实现了组织形式的自律管理的改革。 1999年北京第五届理事会产生的69名理事,15名常务理事,全部来自北京的执业律师。
(2)风险资本市场开始起步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中,创业者为了得到支持,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筹措所需要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大多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办的新技术企业,主要依赖母体提供少量计划外资金。北京试验区成立之后,由地方政府出面动员、组织海淀区农行和工商行在权限范围内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十几亿贷款,这为中关村发展高技术产业起到了早期的风险资金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关村缺少风险资金,成为制约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可以说,北京地区早期的风险资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规范的。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近两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北京市政府围绕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加快了风险资金体系建设。1998年6月正式建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担保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资助、社会捐赠和定向募集,总规模达到2亿元。1999年8月,北京市相继建立了3家创业投资公司和设立了3家融资担保金公司,资金总额达12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担保金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担保金2亿元,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资金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资金3.1亿元。
最近,北京市又组建了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旨在为中关村重点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今年3月又成立了中关村青年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为培育和扶植青年学生、青年教师、青年科研人员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活动,采用孵化器加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注册资金8000万人民币。
可以说,北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融投资体系初步形成。
(3)专业性服务
主要有专利代理,广告创意,企业策划,工程咨询等。
目前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有106家,其中99家由北京市管理,另外7家涉外专利代理由国家专利局管理,北京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5。在1998年国家专利局对8省市专利代理机构进行年检,在第一批通过的227家专利代理机构中,北京通过了77个,第二批又通过了22家,最后通过年检总数达136家,占全国的27%。第一批中上海通过27家,天津为19家。专利代理的从业人员都要通过国家专利代理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方可执业。目前北京有8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从事专利代理职位,并对其实行会员制管理。
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从2000年8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2000年度专利申请费资助暂行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发放100万元资助发明者申请专利。其中规定,凡是在200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申请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北京单位、中央在京单位(包括部队单位)、北京市民,均可到市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申请资助金。可以申请资助的专利费用包括:申请费、实申费和维持费。这一举措将促进发明者在我国加入WTO之际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该办法指出,申请专利的技术应当为国家及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和行业,如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技术、通讯及其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
(4)市场监督与协调的中介体系逐步成熟
北京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市场监督和协调中介体系有较快的发展,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两大行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独立的社会服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规定:“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的执业人员”。“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截至1998年底,中国会计师协会共有团体会员6045个,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129252人,其中执业会员57402人,非执业会员71850人。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的事务所有162家,目前完成改制的共计144家,注册会计师2117人。在财政部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有97家。1998年总收入2.7亿元,最大4000万元,最小的30-40万元。由于事务所是高智力服务行业,其物质成本不大,主要是智力成本较高,其主要成本是:协会会费加上税收是收入的10%,其他就是人员的工资、租房费用、办公费用、业务交际费等。
截止2000年7月,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的北京城八区的会计师事务所有187家,其中海淀区有会计师事务所60家(另有20-30家是在财政部注册)。
1999年5月,为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规定》指出,社会审计组织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并承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目前,北京许多中小企业已不再聘请专兼职会计,而改为请代理记账公司为其记账报税。代理记账公司与被查企业分别对原始凭证、账务处理等按协议规定负责。此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也承接代理记账报税业务。而且,新修订的会计法中也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可以说,代理记账业作为一个企业的辅助中介,已经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律师事务所
1992年4月,北京市司法局率先提出扩大合作制的试点工作, 1994年5月,北京市司法局及时确立以合伙制为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主要形式,并要求合作制事务所尽早转制。目前北京律师事务所共有311家,其中合伙制事务所达247家,占80%,国资所占20%。有3家北京律师事务所已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事务所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目前区(县)属的律师事务所较少。 20年来,北京律师事务所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律师队伍,共代理民事案件73324件,承办刑事案件71745件,承接非诉讼法律事务79520件,担任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44118家。可见,诉讼案件和非诉讼事务大约是2与1的比例。目前诉讼案件降至60%,非诉讼事务上升到40%(在发达国家一般是1比9)。在律师承办的案件中,不乏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刑事辩护案件。
—质量认证机构
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权的质量认证机构,全国有34家,其中北京就有22家。另外,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质量认证咨询机构30家,实行股份制运作,从业人员须经过考试取得质量认证咨询的资格证书,才可从事质量认证咨询业务。
3、重点领域初具规模
(1)北京科技咨询业发展迅速而稳健
北京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文化、信息和智力优势 ,是我国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咨询业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79年北京市科协率先创办全市第一家咨询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部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北京咨询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覆盖全市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教育、卫生、司法、财政税收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和部门,咨询服务内容包括经济、技术、工程、管理、法律、会计、审计等诸多领域的高智力密集型行业。
1994年6月24日,国家科委批准将北京、天津、上海、 江苏列为全国发展科技咨询产业试点省市,要求三市一省按照“大力扶植,积极引导,按市场机制运行,向国际规范靠拢”的原则,对所提出的科技咨询产业试点方案进行充实和完善。
1994年12月16日,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会员中聚集了全国具有很高权威的咨询机构如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有国家级的重要软科学与政策研究机构如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区域科学中心等,有我市的主要决策咨询机构如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北京多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同时还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营咨询机构如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中国智密区研究所、瑞诚咨询集团、北京敬业咨询有限公司、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他们在为政府部门、国内各重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开拓国际咨询市场方面,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业绩,成为北京科技咨询业中一支极富朝气和活力的生力军。
据市统计局年报统计,从咨询服务业(即不计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来看,其199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7.31亿元,机构数约2200个,从业人员约为5.3万人,其GDP 值占全市第三产业的2%,占全市GDP的1.1%。 此外,一些咨询公司还在上海、江苏等地区开设了分公司,开拓国内市场,有的还在境外—建立了分支机构。因此,无论从行业总体素质还是对社会所作贡献来看,北京咨询业已成为首都社会经济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初具规模
北京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科技的产业要素市场有:技术市场、人才市场、技术装备条件市场、金融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其中技术、人才市场建设较早,已经初具规模。
其他的要素市场的建设却比较滞后,一直到了98年以后,特别是中央对建设中关村科技园的批复下达后,为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改善园区创业环境,北京有关部门才了加快中关村科技产业要素市场的建设(见附件的表2)。
——北京技术市场形成网络,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
截止到2000年6月底,北京市有技术合同登记处28家,另外设有北京市技术交易中心,由北京市技术市场办公室归口管理。技术合同登记处的隶属关系是:中央部委系统10家,北京市属部门9家,北京市区县9家;除高校技术合同登记处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余27家都设在研究院所里。各技术合同登记处从事技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登记,并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技术合同认定办法》给予认定,享受优惠政策。目前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的技术中介机构达130多家。这130多家中介机构与全市28家技术合同登记处,形成技术贸易网络,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扩大技术辐射,规范市场行为起了重要作用。近10年(1990-1999年),北京市技术市场成交技术项目数、成交合同金额、实现合同金额稳定增长,并已形成产业规模(见表3)。
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0年到1999年,成交合同金额从20.27亿元增长到92.19亿元,实现合同金额从15.38亿元增长到43.6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合同金额从8.43亿元增长到40.95亿元,占实现合同总金额的93.9%。这说明随着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北京科技资源作为一个“富矿”,开始逐步被“开发和挖掘”出来。可以想见,随着北京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北京的技术产品交易额将会有更快的增长。

北京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合同成交额和合同实现额的发展
从技术卖方分类情况(见附件表4)可以看出,10年来,科研机构始终是北京技术市场最大的卖方;民营科技企业,近三年发展迅速,占卖方市场的第二位;企业类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作为技术卖方增长也较快,升到第三位;技贸机构、大专院校略有下降,个体经营技术输出数量甚微,居末位。
从1999年技术买方统计(见附件表5)分为十二类,其中国有企业是购买技术的第一主力,合同金额达33.43亿元(占33%);有限责任公司占第二位,合同金额21.56亿元( 23.38%);各级管理部门占第三位,合同金额12.72亿元(占13.79%);其他各类依次为:科研机构、技贸机构、外商企业、其他、股份公司、港澳台商、集体企业、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0年以来,北京的技术商品约一半以上卖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1999年卖到外埠的合同金额达到49.54亿元,所占比重为53.74%。其中超过5亿元的是山东,5-2亿元的有上海、河北、广东、辽宁、江苏、湖北、天津,2-1亿元的有山西、浙江、福建、四川、黑龙江、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湖南、新疆。1999年北京吸收技术商品金额达到42.65亿元,比98年增长8.81亿元,增幅高达26.30%。充分发挥了北京的技术资源优势,实现技术辐射。
另外,刚成立三个多月的中关村技术交易中心,实施高起点、规范化运作,正在成为技术与资本对接的场所。目前已有4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加盟,46个项目开始挂牌,成交额为9000万元。
——人才市场活化了首都的人才资源
1984年,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立,标志着首都人才市场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经批准成立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已达170家;挂牌固定人才市场18家;实现上网的人才服务机构已达30多家。北京市存档的流动人员达14万余人;从1993年—1999年,进入人才市场流动的人员总量达800多万人次。1999年全市各类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共收集人才信息102万人次,登记流动求职者66万人次,共举办招聘洽谈活动500多场,有17000多家次参会招聘,有17万人实现流动;有2000余家单位10万余人实现了不同项目的人事代理;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已实现信息查询联网,建成人才信息库100多个。同时首都人才市场已经具备并正在履行信息传递、推荐评价、教育培训、人事代理等社会化服务职能。
北京人才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市场运营及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若干规定》,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并配以5个实施细则。1997年,在政府规章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市的立法经验,提高了人才市场立法层次,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随后,市政府又发布了《条例》的三个配套规章,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的人才市场管理法规体系。
根据北京发展的需要,北京市人才市场服务重点是吸引、选聚一批高级人才。为此,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海淀高科技人才市场相继建成。
1999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对国内外开启了人才引进的“直通车”,对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究开发机构所需人才,凡符合条件的可直接办理调京手续或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直通车”开启一年来,引进1500多名高级人才,为联想、紫光、科利华、北大方正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据了解,所引进的1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800多人直接办理了引进手续,近700人办理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
目前,北京市又开通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为国有企业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力度。
(3)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器网络初步形成
——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于90年代初开始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提高科技成果的配套性、成熟性和工程化水平,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目前,北京已建工程技术中心13个,其中8个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多数实现了三个良性循环:一是技术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技术向企业扩散的转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承担了数以百计的纵向或横向科研工程任务,获得了经费支持,并占有知识产权或服务,从中获得利润,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又促进了技术上的良性循环;三是人才的良性循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水平高,又不断更新的工程开发队伍,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在北京地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和农村中建立了51个中试基地。中试基已具备多种中试转化功能,已转化32项成果,形成了350多项新产品,一批成果经过中试发展为成套技术和系列产品。 ——企业孵化器已建成13个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大学孵化器5个:北大生物城、清华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北医大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清华软件发展中心;科技园区孵化器6个:北京国际企业孵化器、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海淀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上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丰台园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昌平创业中心;另外还有大兴县和朝阳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孵化器吸取了国外成功经验,旨在为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目前,13个孵化器拥有14万多平方米的创业空间,累计投入近1亿元扶持基金,支持了近200个项目,孵化了一批创新型企业。
4、北京科技中介业发展的特色
(1)有主管的机构成为科技中介的主体,政府推动初见成效。
对目前北京地区发展较好的人才市场、技术市场、技术转化和科技咨询四个领域分析,都是政府推动型,属于“有主管中介”。中介机构大多数为有主管中介,依据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由各级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而逐步组建起来,可以说,政府推动已初见成效。
据对北京技术市场办公室所登记的126家北京技术中介机构情况进行分析(见附件表9),可以得到如下的情况。
(1)全市科技中介所有制结构国有为主体占2/3,非国有占1/3,其中实行公司制所占比例很小。
(2)中介机构性质:企业性占54%,事业性占40.5%,社团性中介机构很少,仅占5.5%。

(3)隶属关系:隶属于企业(公司)的中介机构占42.1%,隶属政府部门也占较大比例,达到39%,隶属研究所的为7.2%,社团为6.3%,隶属于大学的最少,为4.8%。
以国有为主体,普遍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中介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必然现象,对于促进科技中介业的市场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类中介机构大都是有实力的科研单位、企业对外联络的窗口,能够调动科技咨询为用户服务。(2)合作制、股份制的中介机构异军突起,发展迅速。(3)中央部委和地方结合,打破了条块分割的旧体制
科技中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相结合而推出的新生事物,因此它的诞生和发展需要有新的体制和新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北京科技咨询业还是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的组建等,中介机构组织一开始就发挥了中央各部委在北京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打破了其他行业多年来难以打破的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这一新生事物有了生机勃发的基础和条件。
例如北京科技条件市场的运作就是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例子:
北京市国家科技机构和大学密集,地区的科学仪器装备条件较好。但是,由于体制上的条块分割,这些科技条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和功能,长期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大型科学仪器装备对外开放,进行协作共用。
1997年5月23日,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正式建立。由科技部牵头,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科委共同集资1300万元建立了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共用资金,择优选择在京的中央院所、高校及北京市有关单位所属的75台大型科学仪器组成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正式向社会开放服务。在成立的第一年,协作网就承接完成对外服务项目1545项,分析检测样品21913年,提供对外服务机时39368小时,对外服务收入292.3万元。科学仪器协作网打破了中央和地方、部门和行业之间的界限,把北京地区已形成的科学仪器装备资源优势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重新组合。
今年2月,在北京市和各有关部委的共同推动下,一个集科学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展览展示、协作共用、调剂租贷、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网络信息等于一体的科研条件中心宣告成立。她是以首都创新体系为服务目标,以市场化运营管理为手段,是首都创新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发挥了科技条件市场功能。北京市科委计划以北京科研条件市场为中心,与清华大学、航天部电子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建各应用领域的测试分析服务中心,实现北京地区共享实验条件服务。这些都标志着在北京地区由于中央部委和地方的结合,打破了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动,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有了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有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环境。
5、以科技经纪人、咨询师和专利代理人为代表的高层次的科技中介队伍正在
成长
——一支技术经纪人队伍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成长起来 在首都的技术市场或交易中心,活跃着一批技术经纪人,据北京市技术市场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他们认可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已达到600人之多。
无论是从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总结,我们发现,技术经纪人在技术市场的交易和技术转化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政府和有关机构对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由于交易的商品不同,与普通商品相比,技术交易的是技术成果,是无形的知识商品,它的表现形式是图纸、资料、专利等,甚至存在人的大脑中,使其交易和损耗都难以控制和度量;技术商品的价值更高,而且有附加值,加上可以多次交易买卖,使其价格充满了不确定性;另外,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延伸性和滞后性,如一项技术可以用到许多方面和许多产品中,技术的价值实现,也是要到技术被开发后,才能完全实现其经济价值,这些都使交易程度复杂化;技术和市场的风险性,更是技术交易的结果难以预见,等等;这一切都导致了技术经纪人远比普通的商业经纪人要有更多的知识、更高的社会地位、更灵活的中介手段和更远大的预见目光。只有高水平的技术经纪人,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技术交易中,把握交易双方的需求和目的,最终使双方都在技术交易中收益,达到推动科技经济进步的作用。
在各类技术市场中,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技术经纪人,他们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渠道收集各种技术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他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社会关系来分析和判断得到的各种有关信息,然后主动出击,为技术商品牵线搭桥,寻找“婆家”,而他们则从中得到丰厚的中介回报。
不少原来的政府技术经济部门的官员,大院大所的技术负责人,大学的教授以及社会部分名流等组成了目前技术经纪人的主流,这些人群大部分有比较深厚的专门的技术背景,同时又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比较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技术交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我们没有十分详尽的统计资料,但是根据所了解到的实例推测,几乎在目前的市场中,只要有较大的技术需求的场合,都会有技术经纪人的踪影。1999年北京技术市场中有买方的成交的技术成果是2万余项,即使有70%是小项目,没有引起技术经纪人的注意,那么也应该有6000多个项目足以引起同样多的技术经纪人的注意。换句话说,技术市场办公室认可的技术经纪人其实只有市场上活跃的队伍的十分之一。
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为了发展壮大咨询队伍,并且在队伍建设中为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进行了注册咨询师的认证工作。对注册咨询师认证和颁发资格证书,是国际咨询界通行的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咨询人员素质和咨询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大举措。协会借鉴国际惯例和其它省市经验,根据北京咨询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注册咨询师认证及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注册咨询师认证及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经理事会通过,报市科委批准试行。《管理办法》对注册咨询师的认证条件、认证机构、认证程序、注册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和管理等作了规定。
这两个文件成为开展协会注册咨询师认证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样,协会于1996和1998年分别考核认证了两批共548名协会注册咨询师。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科技中介业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为推动北京地区的创新、创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来衡量仍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1)依附性强,独立性差
中介服务机构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遵循独立、公平、公正原则,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功能的社会组织。它们介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而不是政府附属物,也不是企业代言人。中介服务机构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剂和协调器,政府法规的具体实施者,它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国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科技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往往是由政府批准,在主办单位利益驱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类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差。如技术市场往往是当地科委的下属事业单位;人才市场是当地人事局的下属单位;科技咨询往往是在某研究机构或大学内成立的;如此等等。因此不少专家认为我国的科技中介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行业。研究机构或大学办的技术服务部和技术咨询部等,其责任和业务,就是将自己单位的科技成果推卖出去,因此不论这些技术成果是否先进,是否成熟,是否适合某些用户,是否还有更好的同类技术,主管部门一般是不管的,有时甚至把别人的技术贬斥一番,以推销自己的技术。如果从商业运作来说,这似乎可以理解,但是从科技中介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来看,这是不能容忍的。课题组在调研中获知不少因科技中介机构误导,而给买方(多数是乡镇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法律纠纷。
律师事务所尽管已经改制,可是在许多情况下,律师仍然无法依据法律来预测案件的胜败,甚至胜诉可能性多大也不知道。律师不依赖各种社会关系,不采取非正常渠道,往往无法达到委托人的要求,这样律师行业的威信和业绩根本无法建立。
国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企业的合法性、一贯性、公开性等发表意见,而我国要求注册会计师负一切责任:如资金、税务、干部等问题。最明显的是验资,过去政府办企业,现在是任何人都可以办企业,而要注册会计师负全部责任是不公平的。长城机电公司的非法集资案爆发出来后,连当初给其验资的事务所也连带上了,甚至要负法律责任。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划清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范围。会计事务所协会认为:注册会计师不是普通的会计,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审计、管理咨询和鉴证。
(2)整体水平不高,手段落后 总体上来看,北京地区科技中介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的素质不高。科技咨询、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中,主要的业务人员往往都是科技人员出身,虽然有一定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和知识,但是科技中介是一种与市场打交道的经济组织,需要掌握市场运营规律,在这方面有许多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有些主办单位在组建中介机构时,甚至带有某种歧视性,将某些难以在本单位安排的人员安排到中介机构。加上没有上岗许可的政策规定,致使整个队伍良莠不齐,导致不少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
二是条件较差。科技中介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一些必要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科技中介机构效益不好,依附母体支持,工作条件较差,不仅没有对外的形象,甚至有的没有必要的交通和通信设备,搞咨询的没有数据库,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和案例积累,搞服务的没有社会专家网络储备和相关的网络联系,如此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科技中介难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3)市场秩序不规范,存在不平等竞争
由于科技中介机构的性质不同,背景各异,在市场不规范的环境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竞争,使中介机构的发展不能实现优胜劣汰。相当多的中介机构是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有的则就是某些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都有着利益的联系,这类中介机构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一部分资源,甚至控制某一行业的市场配置,致使在一个系统内亲疏关系差别很大;而大多数地方的或民营的中介机构要从部门或行业争得委托项目是有相当的难度,
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中介服务,也同样是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也是归属于某些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的管辖,这些业务多数被政府行为所替代,一般很难公开、公平地在中介机构中得到平等的竞争。
(4)国际化程度低,与国际接轨有很大的差距
尽管北京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全国是属于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的,但大都仍停留在国内开展业务,少有进入国际市场的。因此,无论是中介机构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还是机构内的专业人才,包括外语人才,以及与国际的联系等,都比较欠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初步的调研可知,大多数的中介机构对国际惯例不熟悉,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中难以与国际接轨。不少中介机构不了解国际上客户需要、竞争态势、对手实力。由于对这些最基本的情况不了解,所以,目前我国的中介业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不可能与国际同行形成有效的竞争。
2、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政府改革不到位,科技中介业发展的空间狭小
我国政府部门近年来在改革机构方面有了较大的动作和决心,但是,由于政府的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致使政府改革没有到位,简政放权不到位,政企关系仍然没有理顺,中介组织发展的空间不大,难以发挥作用。
在我国体制改革中,在实行政企分开之后,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最终选择是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1995年在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政府在转变职能时,“要把经济活动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的职能交给中介组织。”但是,许多政府部门往往从思想上就不愿放权。许多应该是中介机构干的事政府抢着干,这实际上是占了中介机构的市场,而且也使社会对政府进行制度性和程序性的有效监督落空。
例如,政府部门的许多决策往往是部分人说了算,如较大的市政工程开工、影响社会发展的交通通信设施的发展、污染的治理等等,几乎不考虑请中介机构做决策咨询,使得我们的决策咨询行业毫无用武之地,因为政府的需求不足,科技中介就难以发展起来;甚至政府采购这样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只是因为减少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好处,至今不少机关和大的事业单位难以推广,不仅使代理机构无法成长起来,而且仍然滋生着腐败的温床;再如原来的海淀试验区办公室,是集政府与中介服务于一身,如评新技术企业、评拳头产品等活动,应该是中介组织办的事,试验区办公室都包揽了。海淀区政府的有关部门把会计、税务、社保等人员的培训,牢牢地抓在手里,通过对上万家的企业进行各式各样的培训来获得“创收”。这样一来,不仅政府部门难以精兵简政,而且使中介机构难以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政府的廉政建设,使市场正常发育受到干扰。
其他如科技界的立项和评奖等事宜,也是政府部门唱主角,甚至是经常出现主持立项和评奖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报项目或报奖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审批这些项目或奖项的负责人,如此“三合一”,使任何公正、透明和竞争的诺言都成为笑谈。
所以加大政府的改革力度,应该将目前政府的部分功能移交由中介机构办理,开拓中介的市场空间,增大社会对中介的市场需求,就奠定了中介机构发展的基础。
(2)社会的市场化水平和法制化水平低
中介组织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全社会的市场化水平或法制化水平。根据权威的分析,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市场化水平平均大约只达到50%,除了消费品市场的市场化水平较高,其他领域的市场化都远远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程度。特别是在人才择业、金融证券、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社会资源往往不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分配,依然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决定。
例如,中关村的科技人员有30万个,而真正进入市场的,只有新技术企业中的5-6万人,大院大所中20多万科技人员仍然是处于计划体制下,人才流动仍然十分艰难。
从法制化的角度来看,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诚实、信用太差。中关村是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但是,对律师事务所来讲,其市场需求不足,无业务可做,无挑战性的案件可接。那么,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否真的没有法律需求?不是。不少律师认为:中关村有许多法律业务可做,诸如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企业管理、权益保护、技术和商务保密等方面的大量事务可以开拓很大的法律业务市场。目前主要是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低,多数新技术企业虽然有很好的科技优势和创业设想,但法律意识差,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权益。作为几个例子,联想和四通的改制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因为她们牵涉到了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创业人员的权利,一般职工的权益等许多现实问题。但是,法律界认为,这是很容易的操作,为什么久拖不决,不可理解。其实,问题的症结就是法制水平不高,不会,也不能运用法律的武器为企业、为个人、为国家争取到应有的权利和利益。(3)社会对中介缺乏正确认识,市场需求不足
长期以来,全社会对中介业的发展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中介行业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市场对中介的需求不足。
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大多数新技术企业来说,虽然技术创新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是在企业如何管理,如何经营等方面,往往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中介服务没有强烈的需求欲望,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落后、不规范,有的企业过于讲求商业秘密,使得企业“小而全”。
一些法律界的专家认为,中关村中小公司多,贸易多,发过路财的多,经营理念有问题,对法律的需求不足,有问题不找律师,对社会知识轻视,对法学认识不清。
同样,不少企业对会计审计、对中介信息、对企业内部管理、对市场调查等,都没有强烈的需求欲望。往往觉得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对一般的管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不学自通。重理轻文的观念使他们意识不到,能否很好地利用中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4)缺少中介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也有了比较科学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但是对科技中介行业却相当忽视,不仅没有发展的总体规划,对这一行业的优惠支持政策和措施也很少。例如,北京市第一个有关科技的地方性法规是“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在第五章“促进技术市场发展”中共有7条,其中6条是有关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的(包括对交易三方的一些奖励和优惠),1条是对工作人员的表彰,但是,既没有技术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也没有对技术中介的扶持政策,更没有对技术经纪人的培训、资格确认以及法律上的保护或规范。以至于造成这样的印象使部分同志认为,当时出台这样的法规的主要目的是要规范技术市场,防止欺诈等,而不是为了鼓励和发展技术市场。所以,现在许多有关部门都在呼吁要修订这一地方法规。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介服务业发展瓶颈的制约,专家们指出,应努力建设象硅谷那样的完善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而要建立那样的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科技中介业的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政策扶植和引导,使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壮大。
四、与发达国家科技中介业的比较研究
1、国外科技中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进入工业经济时代达200多年,社会市场发育较为充分。作为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场中介业,早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在整个经济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纽带”和催化作用。可以说,没有中介,就没有西方工业经济的繁荣。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从十分重视从科技对军事巨大影响,转向依靠科技推动经济的增长作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增加科学技术的储备,刺激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引导军用技术向民用扩散。在这过程中,以科技中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咨询服务有很大发展。近20年来,由于信息产业的兴起,美国率先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以知识为基础,以高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新金融业、基础设施业和以促进科技产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咨询服务业构成经济转型期的四大支柱产业。
这期间,美、法、德、日等国都把“发展科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各国为提升科技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大都依托中介组织在科技与经济、政府与科技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渠道。这些国家的中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第一、政府推动,政策引导
经济发达国家为发展科技中介业的共同做法是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导向,推动、引导中介业关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在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沟通政府与创新主体的联系;中介机构分担政府一部分职能,扮演着咨询服务者、信息提供者、技术经纪人、知识传播者、政府政策的贯彻者等多种角色,大大提高了创新的市场导向性程度,不断开拓创新成果的传播领域,降低了合作创新的壁垒和交易费用。
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制定和发布与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信息服务有关法律法规近20个,如《史蒂文森—威法勒技术创新法》、《商品澄清法》、《联邦技术转让法》、《国防授权法》等。这些法律的基调是成立专门机构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规定开展技术转让是所有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义务和职责,鼓励国家实验室和不同大小公司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允许国家实验室通过中间合作伙伴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等。
日本的科技中介业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迅速崛起,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1999年全行业产值接近100亿美元。关键是日本政府在推动科技中介与信息咨询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政府的作用最为突出,其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立法、并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对科技中介与咨询业的社会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予以明确的肯定;政府指定事业法人,由通商产业大臣委托,具体负责国家制定的咨询和企业支援事务;根据政府指定的法人及通商产业大臣委任事业的分工,各事业法人依法推进相关的企业支援事务,并具体承担政府的专项拨款的实施,建立相应的国家资格考试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为科技中介和咨询业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德国对科技中介机构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扶植,而且对一部分中介机构提供无偿援助,以鼓励中介机构促进技术界与工业界的结合,通过承接政府下达的对企业项目的评估、监管,代理了一部分政府职能,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
总之,各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本身不直接充当中介角色,而是通过法律、法规给予科技中介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把一部分原属于政府的职能,如行业管理、项目评估、市场监管等统统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去做;政府通过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新兴企业的孵化,同时使得中介服务业得以蓬勃发展。第二、科技中介组织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极富特色的重要环节
西方国家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家创新体系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担当宏观调控者的政府、作为创新成果供应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以及遍布各领域的中介服务组织。
中介组织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
(1)从技术源头(国家研究机构和大学)采集原始或初加工的科技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参与技术市场交易,同时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帮助买卖双方最终都能取得效益,而自身也得到应有的回报。成熟的专利性技术由专门的技术经纪人来进行交易中介。
(2)接受政府委托,以第三方身份对纳入各级政府技术创新计划项目进行分析、评估、管理和监督,代理一部分“政府”职能。
(3)担负企业技术孵化任务,加速成果转化进程。这方面美国的做法较为成功,孵化器大多是通过大学、工业部门与政府合作建立起来的,属非盈利的独立实体,旨在将技术、诀窍、企业家才能与资本联接在一起,为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支持,促进技术向地区经济扩散。
(4)为企业推荐人才,技术培训及其他如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独立性、专业性、制度性的力量,依法经营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信誉。中介机构能够活跃在市场上赢得客户,主要是通过经纪人制度来实际运作的。经纪人包括:从事技术转让的经纪公司,一般称为咨询事务所,另外有信息经纪人和技术经纪人等。
第三、科技中介业市场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
  经济发达国家的中介服务业经过长期的竞争与演变,随着市场变化,形成一个显著特点,这就是大型跨国咨询公司与 中小型中介机构并存互补,各自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美国是世界咨询服务业大国,1997年,电脑应用方面的咨询服务收入高达960多亿美元。全球十大信息咨询公司排名中,美国占据了八位。德国是欧洲咨询业的强国,咨询营业额、咨询企业数、咨询从业人员等都遥遥领先其他欧洲国家,世界许多知名跨国咨询公司都在德国建立基地,开拓欧洲咨询市场;日本的大型咨询业主要集中在外资系统和银行系统,以及日本政府指定的事业法人机构,如野村综合研究所、三菱综合研究所、冈山技研等都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巨型跨国咨询机构。这类大型咨询机构主要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等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据德国咨询业情况统计:大型跨国咨询公司的客户有73%来自员工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21%的客户来自员工251—1000人的中型企业;员工250以下的小型企业的委托所占份额仅为6%。
  然而,西方国家迅速崛起的大量的中小型科技中介机构,其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从调查资料显示,各国政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问题,普遍采取了政府扶持 + 中介服务来推动广大小企业的发展。美国经济的组成中2000万个小企业产品销售额占54.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但是,创造的就业人口占全美的2/3。有一半以上的创新活动是由占企业总数20%的小型高技术企业实现的;美国的出口总额只有30%来自50家最大的企业,其余70%左右均来自中小企业。德国、日本等国都有类似情况。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是联邦政府的直属机构,实施各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SBA配合州政府、教育界、私人机构在全国50个州建立了57个“小企业发展中心”和750个分中心,组成一个“网络”、“伙伴”关系,面向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技术援助等全面服务;SBA还批准建立小企业投资公司为成果商品化提供资金。该公司已为7万个小企业投资了100亿美元。此外,美国小企业局还成功地实施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SBIR),要求年研究开发经费款在1亿美元以上的联邦政府机构要按一定比例向SBIR拨出专款用于资助小企业的创新研究,由小企业管理局的技术办公室负责协调与组织。超过2000万美元的联邦政府机构每年要为中小企业确定科研项目和目标。
  据统计,到1995年底,参加SBIR计划的有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航空航天局、卫生部、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1个部门,自1983年至1995年底共向SBIR拨款55亿美元。美国会还专门立法规定从90年代中期到2000年联邦政府各部门用于本部门外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经费要逐年增加。
各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机构,主要面向广大小企业群。中介机构大都利用各国政府对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主动与政府合作,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如帮助高技术小企业获取市场机会和投资,提供专业化、优质价廉的服务,经常性的培训、讲座,免费为小企业讲授纳税知识、计算机网络、软件使用、企业管理、市场开发等。
第四、中介咨询机构的主要财富和资本是人才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中介咨询机构的第一因素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的雇员大多是名牌大学的MBA。1993年,哈佛大学10%的MBA毕业生前往管理咨询公司就职。咨询公司对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并非任何人都能胜任。公司要求雇员素质:极高的分析技能、个人技能、交际技能、综合技能、设计技能、推销技能、首创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等。
  各国中介咨询业属高薪层,这无疑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优秀竞争者。
  世界大的咨询公司主要财产是它的专业人员,这是公司经济的核心。因此,咨询公司对招聘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和优厚的起薪,同时公司特别注重对雇员的再培训,年培训费用一般要占年营业额的5-6%。以前人们往往把公司教育看成是“成本中心”,而今已作为一种潜在的“利润中心”。“招聘最优秀的人才 ,给予最佳的培训,培养最好的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已成为许多中介咨询公司的行为准则。
第五、职业道德和信誉是中介咨询公司获得客户的根本保证
  统计表明,中介咨询公司的声誉是影响客户选择的第一因素,占42%;咨询公司收取费用的高低也占有重要位置,占40%;而客户对中介咨询公司熟悉程度,是否通过别人介绍等因素,则占据次要地位。可见,职业道德和信誉是一个中介咨询公司成败的关键。
美国的咨询业已形成了统一规范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保持独立性与专业性
--为客户服务诚实守信
--只接受公司所能及的工作
--不以自我标榜的方式做广告
2、通过比较研究,对北京科技中介业的几点估计
与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业相比较,北京的科技中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中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还没有形成,但是,北京地区的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北京科技中介业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进程。就目前的情况,我们对北京科技中介业有如下几点估计:
第一,政府已经重视,但是法律基础较差
  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北京市政府部门逐步认识到市场中介,尤其是科技中介对实施首都经济的催化和调节功能,并采取实际步骤扶持中介业的发展。政府重点规划中关村科技园区中介业的发展,拟采取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大务扶持科技中介业;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将一部分职能转移给中介机构或行业组织;调动地区丰富的智力资源,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讲习班,介绍国外中介业发展状况,探讨我国中介业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等。这些工作为建立具有地区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中介业创造了条件。然而,从根本上讲,市场中介是市场经济进入法治化轨道的必然产物,而科技中介业的兴起,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对现代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下,所取得的市场认同。所以,科技中介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别是北京的科技中介业,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法律基础比较脆弱。到目前为止,科技中介尚没有专门的法规。科技中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不明确,北京市有关部门只能采用地方性或部门“规定”及“通知”来起动规范科技中介业市场行为。例如有关技术中介,仅由北京市技术市场办公室发出“关于申办技术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通知”(1992年4月),这样的法律基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会计、审计和律师制度归全国人大立法,法律基础较好,社会认同率越来越高,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北京市的科技中介业当务之急是建立地方性法规,培育科技中介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使科技中介业健康发展,同时为国家法律提供工作基础。
  第二,北京科技中介整体架构初步形成,但中介机构服务功能的单一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当今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95%以上的企业每年都要求助于中介咨询机构,而中介咨询机构的服务功能已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尤其在高技术领域往往集科技、人才、金融、信息服务于一身,受服务企业发展到哪里,中介咨询就跟踪到哪里,中介机构是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为发展宗旨的。
  在中关村科技园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下,最近两年,北京科技中介业发展较快,整体构架初步形成:科技产业要素市场基本配套;许多重要领域行业自律组织先后成立;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中试基地和孵化机构形成网络;为实施市场监督与调节功能的监督认证体系基本完善等。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各类中介机构有近5000家,从业人员85000人,其中主营科技约占1/3,兼营约占1/3,科技中介活动主要是在技术交易、人才市场、技术产业促进及科技咨询四个领域。目前,这些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绝大多数是功能单一,对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市场评估等显得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类型中介机构同样是单一的服务,远离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朝阳、西城等区。这就导致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着金融信息不灵,法律意识较差,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宜;而西城、朝阳、宣武的企业大都离高科技较远,企业创新能力较差,这种在地区间明显差异,除了历史、体制等因素以外,也表现出中介服务的社会功能与国外明显差别。
  第三,北京科技中介业所有制结构有待在改革中调整
  目前北京地区的中介机构大都是属于国有体制的下属机构。
  据对北京技术市场办公室所登记的126家北京技术中介机构情况进行分析(见附件表9),可以得到如下的情况。
(1)全市技术中介机构所有制结构是以国有为主体,占2/3,非国有占1/3,其中实行公司制所占比例很小。
(2)中介机构性质:企业性占54%,事业性占40.5%,社团性中介机构很少,仅占5.5%。
(3)隶属关系:隶属于企业(公司)的中介机构占42.1%,隶属政府部门也占较大比例,达到39%,隶属研究所的为7.2%,社团为6.3%,隶属于大学的最少,为4.8%。
  以国有为主体的中介机构,普遍存在有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转轨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必然现象,而且对于促进科技中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引入国际对中介机构运行规则的要求,这种有主管的中介体制的弊病也逐步显露出来。例如,为维护本系统的利益,在技术成果的交易中,往往缺乏公正性,或在市场监督和协调中,往往缺乏透明度和独立性,在对项目的评估中,往往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违背了中介的本意。随着首都经济发展和即将加入WTO,北京科技中介业市场日益扩大和走向规范,在竞争中,这种“有主管中介”必将被淘汰。为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第四,北京科技中介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化水平亟待提高
  北京是全国智力密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年产出科技成果近5000项,授权专利近1800多项,能够进入技术市场的约1500-1800项。我们对5家中等规模科技中介机构调查,平均有科技资源(项目)183项(其中约30%为重复性项目)。全北京地区在市场上流通的科技项目总量为12000项左右。目前,北京技术市场年实际成交额已有50亿元左右规模,但与其丰富的资源存量相比,这个数目并不算大。
  对技术目前运作现状和问题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地区市场化水平并不高:(1)对出售的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成熟度、配套条件等缺少公正的评价和科学分类,许多好成果卖不了大价钱,老化的成果不能及时被淘汰,用户存有后顾之忧,往往出现谈判时“成功率”高,而实际成交率低。(2)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合法执业的技术经纪人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高级技术经纪人的队伍没有形成。技术经纪人是技术交易中的直接操作人。技术经纪人制度的建立是提高中介业市场化水平,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环节。没有技术经纪人参与,中介市场就不可能高效、正常地运行。(3)科技中介机构对地区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最新进展缺少跟踪能力和为实现产业化提供综合服务能力。(4)合同金额高,实现合同金额少。而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中介在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中介。
  在科技中介业中,科技咨询涉及最广泛的服务领域,市场潜力巨大。(1)地区存在一个大的咨询市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业、外国机构、三资企业、国家重点工程等,都有咨询需求。国外许多大的咨询公司早已看好北京的市场,有的已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据国外咨询机构预测,北京的咨询市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10年内,市场规模将由现在50亿人民币上升到300-400亿人民币水平。(2)北京的科技咨询业有很强的实力,有一支千人的专家队伍,承担着国家和地方许多重大项目咨询。但是面对北京咨询市场向世界开放,北京的咨询业如何参与竞争,应该尽快研究对策。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http://www.unirule.org.cn/版权所有,侵犯必究
电话:(010)88413052    88413957    88415435    88415742
E-mail:unirule@mx.cei.gov.cn传真:(010)88413053
版权所有:新疆奥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新ICP备16003681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北路40号附8号 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109室 邮编:830011
电话: 0991-3856731 传真:0991-3814355 Email:cjxj822@163.com 本网站由路桥网络制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